1978年,温州队首次夺冠,开启了省运会三连冠的辉煌。
今年10月,在浙江省大联盟杯青中年足球锦标赛上,由一群40岁以上“老男孩”组成的温州队击败其余队伍,连续两届获得省冠军。 11月初,代表我市业余足球最高水平的2020年“外滩·江月湾”温州杯女子足球赛落下帷幕。 永嘉南方联队6场比赛后首次夺冠。 由此诞生了温州足球的新王者——永嘉南。 曼联成为七届赛事中第四支夺冠的球队,这是温州足球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温州足球在全省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新中国成立不久,不少温州人加入了省足球队。 到了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温州足球连续三届省赛夺冠。 然而,却陷入了沉寂,一时间跌入谷底。 2002年,温州足球凭借主办国优势再次夺得省运会冠军,此后连续三届缺席省运会名单。 直到2018年湖州举行的省运会,温州队8场比赛全部获胜温州明日足球俱乐部,夺得冠军。 时隔16年,再次站上全省之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温州足球走过了令人心潮澎湃的V型发展道路。
□ 晚报记者
卫华
记者
金川河
龙军
1. 昔日的辉煌
温州连续三届省运会冠军
温州足球的发展和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 1958年,为备战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当时的省体委组建了省足球队。 球员是从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具有良好足球基础的城市选拔出来的。 温州足球运动员姜克荣、叶淑梅入选。 1900年代初期,选拔了于建民、王家芳、陈定光、方洪林、应守勇、程世道等人。 这些省队球员成为了温州足球的奠基人。
20世纪60、70年代,温州足球场馆紧缺。 人民广场和温州三中只有两个足球场。 随后,温州三中涌现出了王家芳、方洪林、陈瑞生、周德明、金志敏、吕一健等一批省队球员。 文六中(现市实验中学)向省队输送的球员有应守勇、王开成、朱占凡、董大业、陈晓鸥等。文七中培养出的省队球员有:如齐文光、陈朝云、苗光荣、黄长青等。
1973年,温州体校成立足球训练队。 首任教练为我市首批从省队退役的国家一级足球裁判于建民、陈定光、方洪林。 由此开启了温州足球的第一个辉煌时期——省运三连冠。
1978年,于建民担任主教练,率队参加第六届省运会足球比赛,并以全胜战绩夺得冠军。 1982年,第七届省运会,方洪林教练带队,也以不败战绩夺得冠军。 决赛中,他们以3:2击败杭州队,成功卫冕。 1986年第八届省运会,教练黄长清带队。 当时,朱占帆、董大野等年轻球员已经崭露头角。 决赛中,他们遇到了老对手杭州队。 经过一番激战,双方最终打成平手,比赛进入点球大战。 这场比赛也创下了省运会点球轮数纪录。 总共经过10轮罚球才决出胜负。 文成门将陈随峰表现出色,共扑出杭州队3个点球,帮助温州队惊险夺冠。
三连冠英雄中,陈令友、王凯程、陈瑞生、金志敏、张亮代表温州队参加了全部三场比赛。 王凯程今年66岁,是当时温州队的队长。 他回忆道,除了第一次三连冠相对容易之外,接下来的两次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第三次。 当时规定,省队现役球员可以回到原来的位置。 城市参加。 “连杭州、宁波的替补队员都是省队队员,而我们省队只有四个人。” 王凯程表示,取得三连冠的主要原因是队员们的团结拼搏。 温州球员技术精湛,头脑聪明。 、能吃苦、不服输、有很强的团队精神,这符合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特点。
同期,温州女足在方洪林、唐文林教练的带领下温州明日足球俱乐部,以省女足队员徐巧艳、福美兰、戴春华为主力,参加1986年省运会足球比赛并获得冠军冠军。 当时,省足球队三分之一的球员来自温州。 这个时期堪称温州足球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一时间沉默
2、多次省运会未上榜
据王凯成介绍,省运会三连冠后,温州体校停止办足球训练班,不再招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而杭州、宁波、嘉兴等地的体校仍保留足球班。 导致温州派往省队的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稀缺。 温州足球一度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省运会成绩自然不佳。
1990年开始,省运会改制,由成人参加行业比赛。 省运会足球比赛改由青少年进行,温州不再组建成年队参加。 温州猛虎足球队虽然在1996年夺得省足协杯冠军,但球队是由企业组建的。 温州青少年足球队连续三届省运会未能夺冠。 2002年,第十二届省运会在温州举行。 温州队参赛。 男子足球队获得冠军,女子足球队获得第三名。 因为主办国的原因,温州队被允许引进外援。 队中有些球员不是温州人。 所以,这次在主场拿下省运会冠军,就得打折扣了。
随后温州明日足球俱乐部,在2006年、2010年、2014年连续三届省运会上,温州青少年足球队均未能夺冠。 竞技体育以成败来评判英雄。 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实力不够。
勇担重任
3、市足协组织的赛事全覆盖
体校停课足球,温州足协这个民间组织肩负重任。 市足协注册成立于1995年,但最早成立时间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温州分会(市体育总会前身)变更。 全市建立了足球协会等30个个体体育协会。 。
2017年,温州成为全国社会力量体育改革试点唯一城市。 如今三年过去了,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事实上,社会力量办体育在温州是有先例的。 20世纪90年代,我市知名企业家周大虎组织老虎足球队,开创了全市社会力量办业余足球俱乐部的先河,并于1996年夺得省足协杯冠军。2007年3月,老板们温州17家眼镜制造、贸易、化工企业投资组建温州明天足球俱乐部。 俱乐部董事长沙克拉和总经理陈文达形成了众多企业家出资组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温州模式”。 “开创了中国足球的先例,球队的成立填补了温州足球职业化的空白。然而,2011赛季结束后,俱乐部宣布解散。”
市足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足球赛事,包括“自发杯”、“人寿杯”、“楼桥杯”、“达德利杯”、“南方杯”、“足协杯”等赛事。 由于种种原因,市足协未向市民政局登记年检和换届,部分工作陷入停滞。 于是,22年后的2017年5月,市足协换届,选举朱跃斌为主席。
换届以来,市足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自筹资金、冠名赞助等多种方式,每年举办十余场各类足球赛事。 在我市已经建立的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学生足球联赛、足球联赛和少儿足球文化节活动,建立了完整的四级温州校园足球联赛(少儿、小学、学校、中学、大学),再加上温州业余足球超级联赛、大美温州杯足球赛等成人业余赛事,活动已全面覆盖全市各年龄段、各行各业的人群。 去年的浙超联赛中,由成年人组成的温州队获得了第三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市足协还举办多期教练员培训班,并与温州足球学院合作举办中国足球发展论坛; 2018年、2019年组织温州青少年足球队出访意大利尤文图斯、西班牙皇家贝蒂斯两支职业足球队。 俱乐部交流、拜访; 今年,我们还促成市体育局与德甲门兴格拉德巴赫足球俱乐部签署了足球交流合作意向书。
回到顶部
4、温州本土选手再次夺冠
2018年,第十六届省运会在湖州举行。 温州青少年足球队低调出局,闯入决赛。 决赛中,温州队通过点球击败老对手杭州队,8场比赛全部获胜,夺得男子A组金牌,时隔16年,温州足球再次登顶全省。
这支温州青少年足球队由温州足球名宿林新杰担任主教练,陈向峰、朱野挺担任助理教练,朱文宇担任队长。 总共有22名球员,都是2001年和2002年出生的,都是温州本地球员,来自我们。 市辖县(市、区)及足球学校。 由于省运会规定的限制,只有5名从足校归来的球员可以报名,而且5名球员中只有3人可以同时上场。 难能可贵的是,22名球员中,还有另外5名来自绿城和恒大足校的球员。 虽然无法报名参赛,但他们一直在随队训练。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感叹,温州男足夺冠并不容易。 温州没有足球管理中心,体校没有足球队,也没有专职足球教练。 主教练林新杰是温州金才体育俱乐部的教练,没有正式编制。 该负责人表示,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温州并不缺乏优秀的足球人才。 近年来,涌现出张玉宁、姚均胜等入选国家队的球员。 温州必须加大对足球的投入和保障,引进高水平教练员。 只有这样,球队才能在省运会这个全省最高竞技舞台上与杭州、宁波这样的强队竞争。
我市足球界人士表示,2018年青年队重返省运会冠军是温州足球近年来共同努力的成果之一。 正是因为温州在成人业余足球、青少年竞技足球、包括少儿足球文化的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温州足球才能重回巅峰时刻。
市足协主席朱跃斌表示,今年受疫情影响,市足协组织的很多赛事无法进行或不得不延期。 今后,市足协将充分发挥协会力量,团结全市足球界同仁,继续开展各项足球赛事,普及足球文化,为温州举办亚运会提供良好服务足球比赛。 同时他透露,市足协拟引入民间资本再次打造温州职业足球俱乐部,征战职业联赛。